Search


"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,近年政府推展跨境基建的原則,與港英年代明顯有別。港英政府時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"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,近年政府推展跨境基建的原則,與港英年代明顯有別。港英政府時期是從需求論述主導(planning by demand)的,社會先出現了某種需要,例如人口增長、經濟發展,由政府以適當的基建及設施用地配合之;主權移交後卻「被規劃」入全國的一盤棋內,按國家的五年計劃,例如定了某個地方要發展金融中心,就指示該區做相關規劃配合這目標,因此如蓮塘口岸、港珠澳大橋等基建,為何要起?會多了「配合國家整體戰略」等字眼;但香港畢竟有用「需求論述」合理化規劃發展的傳統,政府由是想方設法誇大估算數字,以表現到這些基建是按香港市民需要出發 。"

林茵-- 為誰而建的蓮塘口岸?

//近年政府推展跨境基建的原則,與港英年代明顯有別。港英政府時期是從需求論述主導(planning by demand)的,社會先出現了某種需要,例如人口增長、經濟發展,由政府以適當的基建及設施用地配合之;主權移交後卻「被規劃」入全國的一盤棋內,按國家的五年計劃,例如定了某個地方要發展金融中心,就指示該區做相關規劃配合這目標,因此如蓮塘口岸、港珠澳大橋等基建,為何要起?會多了「配合國家整體戰略」等字眼;但香港畢竟有用「需求論述」合理化規劃發展的傳統,政府由是想方設法誇大估算數字,以表現到這些基建是按香港市民需要出發 。

另一方面,就是基建項目的估計使用量,往往是假設了某些政策通過才能達至的,而該些政策其實尚未經立法會或公眾討論;例如廣深港高鐵預計2016年每日客運量99000人次,建基於「一地兩檢」的政策獲通過才能達成,而相關的憲法爭議尚未解決,工程已經上馬;港珠澳大橋預計2016年車流量介乎每天9200至14000架次、2035年上升至每天35700至49200架次,其實按大橋走線設計,若不開放自駕遊,實在難以吸引中港兩地司機使用;如今蓮塘口岸假設深圳居民免簽注訪港,實在異曲同工。除非力谷旅客(一簽多行、免簽注)及私家車(自駕遊)流量,若單靠下跌中的貨車架次,蓮塘口岸勢必淪為使用率奇低的大白象工程。但擴大一簽多行和自駕遊,明顯與本港民情相悖。基建先行,製造既成事實,其他政策則由長官意志及國家戰略指示強推。//

全文見: 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30127/uza2.htm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土研究社是一所推動民間研究的知識平台,希望透過凝聚一群有志參與各範疇本土研究的研究者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能力,是為當今社會缺席及各種民間運動急需的力量。 本土研究社集中推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: 一、培育及凝聚和個政策範疇的研究能力,建立具研究能力的知識社群 二、以民間自養研究計劃的方式,支援各範疇的研究計劃 三、透過本土研究實踐,帶動民間自發研究風氣 四、鼓勵介入各類本土政策議題 如有興趣了解其他研究及支援本社,請電郵至[email protected]。 月捐支持本土研究社: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
本土研究社(香港)有限公司開拓自主獨立的本土研究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與普及。 撐起民間研究 Support Us: 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support-us 本研 Telegram Channel https://t.me/liberinfo
View all posts